途次闻蝉(和周师韵)

声咽高低拨不平,凄凄浑似诉平生。
缓随风势千般巧,暗逐花香一味清。
杨柳曲中时弄笛,鹿鸣歌里听吹笙。
虽然树底栖鸣隐,争似鹏抟九万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蝉鸣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人生际遇的感慨和追求高远的志向。

前两句写蝉鸣声忽高忽低,像在诉说坎坷的一生,用"拨不平"形容声音起伏,暗喻人生道路的不平。三四句笔锋一转,说蝉鸣也能随风巧妙变化,还能与花香相伴,保持清雅,这里用蝉的适应能力比喻人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美好。

五六句用典:杨柳曲是离别之音,鹿鸣是宴会欢歌,诗人说蝉鸣既能像哀怨的笛声,也能如欢快的笙乐,说明事物都有多面性。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虽然蝉躲在树底鸣叫(比喻安于现状),但怎能像大鹏展翅高飞(比喻远大抱负)呢?这里用蝉与鹏的对比,表达了不甘平庸、向往广阔天地的人生态度。

全诗妙在借蝉说人,把日常的蝉鸣写得有声有色,最后升华到人生追求,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哲理深度。特别是"鹏抟九万程"的豪迈意象,让普通的小昆虫与神话大鸟形成强烈反差,给人深刻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