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士衡诗
顾兹蓬蔚,厕根兰陂。
膏泽虽均,华不足披。
逮春不茂,未秋先萎。
子濯鳞翼,我挫羽仪。
愿言难常,载合载离。
昔游禁闼,祗畏夕惕。
今放丘园,纵心夷易。
口咏新诗,目玩文迹。
予志耕圃,尔勤王役。
惭无琬琰,以詶尺璧⑴。
膏泽虽均,华不足披。
逮春不茂,未秋先萎。
子濯鳞翼,我挫羽仪。
愿言难常,载合载离。
昔游禁闼,祗畏夕惕。
今放丘园,纵心夷易。
口咏新诗,目玩文迹。
予志耕圃,尔勤王役。
惭无琬琰,以詶尺璧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陆士衡的回应,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与对方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前八句用比喻手法写两人的差异:自己像长在兰草边上的蓬草(普通野草),虽然同样受雨露滋润,却开不出好看的花,春天还没过完就枯萎了。而友人像鱼儿振鳞、鸟儿展翅般得意,自己却像折了羽毛的鸟黯然失色。两人聚少离多,情谊难以长久维系。
中间六句通过"过去vs现在"的对比:以前在朝廷做官时整天提心吊胆("祗畏夕惕"),如今归隐田园后反而轻松自在。每天读读诗写写字,过着闲适的农耕生活。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你(陆士衡)还在为朝廷奔忙,而我只想种田。惭愧自己拿不出美玉(指杰出作品)来回报你赠予的珍宝(指陆士衡的诗文),暗含对友人仕途的祝福,也表明自己安于平淡的态度。
全诗用野草与兰花的对比、官场与田园的对照,生动展现了两种人生选择。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比如"挫羽仪"让人立刻联想到垂头丧气的鸟,很容易理解作者甘于平凡的心境。最后用"琬琰""尺璧"的比喻,既谦虚又显得情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