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题王伴石景曾感旧图

莫再问、苏台眉妩。
自过江来,便成飞絮。
病雨啼烟,断魂空仗绣幡护。
东风做美,反送了、春归去。
多事杜鹃声,尚恋恋、永丰坊树。
前度。
记婵娟恩重,赢得日成心许。
明珠转赠,恁翻被、红丝耽误。
便算是、接叶移花,料不定、送君黄土。
玉佩泣湘皋,应悔微波通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感旧"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却最终错过的爱情故事。

上阕开篇就用"莫再问"三个字,透露出往事不堪回首的沉重心情。作者用"飞絮"比喻自己漂泊无依的状态,"病雨啼烟"描绘出忧郁凄凉的氛围。东风本应带来春天,却反而送走了春天,这个反常用法暗示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杜鹃啼血的典故,更强化了思念之情的深切。

下阕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婵娟恩重"点明曾经深厚的感情,"明珠转赠"暗指将爱人让与他人。作者用"接叶移花"的比喻,表达即使勉强维系感情也难逃悲剧结局。"送君黄土"暗示生死永隔,最后以湘妃泣泪的典故,道出这段感情带来的无尽悔恨。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飞絮、东风、杜鹃、花叶等)和历史典故(湘妃泣珠),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历史传说融为一体。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从甜蜜相许到生死相隔的情感历程,最终落脚在"悔"字上,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残酷。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