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冯岱宗

少小才名犹擅场,青山副本不须藏。
车中满载三千牍,屋后贪栽八百桑。
池草墨酣横鸟迹,土花铁冷绣鱼肠。
好将一片烟霞骨,香案前头侍玉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生活雅致的隐士形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的品格追求。

开头两句说这位冯岱宗从小就才华出众,像明星般闪耀("擅场"原指技艺超群),现在隐居青山中也不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这里用"青山副本"的比喻很新颖,暗示他的才华就像青山的备份版本一样自然流露。

中间四句用四个具体场景勾勒他的生活:车里装满书卷("三千牍"夸张表现学识渊博),屋后种满桑树(表现自给自足的田园趣味);在墨池边挥毫,字迹如飞鸟般灵动("横鸟迹"形容书法潇洒),收藏的宝剑虽已生锈("土花铁冷")但依然锋利("鱼肠"是名剑代称)。这些细节既写实又充满文人雅趣。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他高洁的品格("烟霞骨"比喻清高)完全有资格在天庭任职("香案前头侍玉皇"是比喻朝廷重要职位)。整首诗通过日常景物与神话意象的结合,把一位淡泊名利又胸怀大志的隐士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