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即事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
南国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年轻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迷茫和忧愁,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焦虑。

前两句写的是现实处境:走在长安街上,遇到富贵人家都不敢靠近,感觉自己这样卑微的人怎么可能考取功名。这里用"不敢过"三个字,生动展现了寒门学子的自卑心理。

中间四句通过几个具体画面加深孤独感:家乡很久没有来信了,只能看着大雁南飞(古人用雁指代书信);深夜听着更漏声辗转难眠,还没到秋天就梦到渡过重重波涛回家。这些意象都在说同一个意思——想家,但现实困住了他。

最后两句最扎心:别人都是老了才长白头发,可我这少年怎么就愁白了头?用"愁人白发自生早"的反常现象,强烈表达了青春被焦虑吞噬的痛苦。最后那句"我独少年能几何"简直是灵魂拷问:年轻人的好时光,还能剩下多少呢?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失眠、做梦、长白头发这些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日常细节,把"北漂"年轻人的心理写得特别真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青年,和我们今天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原来有着如此相似的烦恼。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