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十六

高冠不复暖,久客无完裾。
悲风缘隙来,阴气惨不舒。
日夕望大江,谁能脂我车。
富贵于我贱,贫贱于我贵。
圭组何敢爱,沟壑何敢讳。
椒薰昔所佩,缨緌今所畏。
无裳岂忘寒,长饥岂忘味。
安得榑桑晖,冰苕作春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文人的困境与坚守,用生活化的比喻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悟。

诗人开篇用"高帽子戴久了也不暖和,破衣服穿久了补丁摞补丁"这样接地气的形象,展现自己长期漂泊的窘迫。寒风吹进破屋的缝隙,连空气都带着阴冷压抑,他天天望着江边,却没钱给车轴上油(暗指没钱继续赶路)。

中间八句是全诗精华,像两个铿锵有力的对仗句:"富贵对我来说轻如草芥,贫贱对我来说重若千金"。接着解释:不是不爱做官(圭组指官印),也不是不怕死(沟壑代指死亡),而是曾经珍视的香囊(象征富贵生活),现在成了害怕的官帽穗带(象征官场束缚)。就像"不是忘了穿裤子会冷,也不是长期挨饿就忘了美食滋味"——这些本能需求他当然懂,只是选择了不妥协。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渴望得到神话中扶桑树(榑桑)的阳光,让结冰的芦苇(苕)也能感受春天气息。这个浪漫的想象,其实是说:只要保持精神追求,再艰难的处境也能找到希望。全诗用"破帽子""漏风屋""饿肚子"这些生活细节,堆砌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清贫文人形象,最后用神话意象点亮全篇,形成强烈反差,让人看到物质贫困与精神富足的鲜明对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