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上阕(前四句)像一部怀旧电影的开幕:
1. "曾是上清携手处"——开篇就带我们回到过去,像在说"这里曾经是我们手拉手游玩的地方"。"上清"是道教仙境,用来比喻当初美好如仙境般的时光。
2. "迢遥笙鹤遗音"——现在只剩远处隐约传来的仙乐声,就像回忆里飘渺的欢笑声。
3. "水如环佩月如襟"——用两个绝美的比喻:流水像玉佩叮咚,月光像洁白的衣襟,描绘出一个清冷唯美的夜晚。
4. "幔亭人杳"——当年凉亭里的人早已消失,就像青春散场后的空荡舞台。
下阕(后五句)转入现实感慨:
1. "莫倚君身仙骨在"——别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仙风道骨的少年,岁月不饶人。
2. "晓霜明镜骎骎"——镜子里的白发像晨霜一样蔓延,用"骎骎"这个马奔跑的象声词,形容白发蔓延的速度之快。
3. "碧天云海约投簪"——虽然还向往着抛下世俗(投簪即弃官归隐),像仙人遨游云海。
4. 结尾最动人:"旧欢新别"——旧的欢乐刚成回忆,新的离别又来;"两沉吟"——既为过去沉默,也为现在叹息,像对着老照片发很久的呆。
全词的精妙在于:
- 用"仙境—凡尘"的对比,把青春易逝说得既唯美又深刻
- "水如环佩月如襟"这样通感的修辞,让回忆有了声音和触感
- 最后"两沉吟"的留白,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
就像我们翻看毕业相册时,既想起当年的欢声笑语,又看到镜子里现在的自己,那种甜蜜又酸楚的复杂心情。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