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行乐
雄鸡断其尾,不罹庙牺网。
我虽风尘客,每动出尘想。
此卷知为谁,对之心神爽。
流水不肯住,终古但长往。
浮云荡虚壁(一作一出山),倏忽归渺茫。
有生畴不化,达士襟怀敞。
散发入山深,箕踞青苔上。
我虽风尘客,每动出尘想。
此卷知为谁,对之心神爽。
流水不肯住,终古但长往。
浮云荡虚壁(一作一出山),倏忽归渺茫。
有生畴不化,达士襟怀敞。
散发入山深,箕踞青苔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文人形象。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开头用雄鸡自断尾巴的典故(古代祭祀用的鸡会被剪尾,这里说鸡自己断尾是为了避免被抓去祭祀),暗示诗人不愿被世俗规则束缚。接着诗人自称"风尘客",却总想着逃离尘世烦恼。
中间部分通过流水和浮云两个意象,展现自然界的自由状态:流水永远向前不回头,浮云飘荡无拘无束。这些都在暗示人生短暂,应该像达观之人那样心胸开阔。
最后两句最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披散头发深入山林,随意地坐在青苔上。这种不修边幅、亲近自然的形象,与开头"雄鸡断尾"的意象形成呼应,完整地展现了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主题。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用常见的自然景物作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向往自由、不愿被世俗束缚的心情。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