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缙云岭宿岭下村舍

黄龙隘口来,崎岖地险最。一径青天通,两傍白石碍。

莽莽虎迹深,苍苍树形怪。倾崖漏斜阳,光照飞鸟背。

迢遥上绝顶,山路狭如带。舆夫侧足行,二分垂在外。

气促不得喘,十步九倒退。非意得宽坦,延眺心颇快。

云中辨括州,天外望吴会。是时天骤寒,林长野风大。

行李落叶中,襁属负与载。前途黯将夕,暮色起古桧。

投宿竟谁家,荒村隔烟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翻越缙云岭时的惊险旅程和山野风光,读起来像在看一部冒险电影。

开篇就像航拍镜头:从黄龙隘口出发,山路又窄又险,两边白石嶙峋,像在夹道欢迎。树林里隐约可见老虎脚印,古树长得奇形怪状,营造出神秘危险的氛围。最有画面感的是"倾崖漏斜阳"这句——悬崖缝隙漏下的阳光,正好打在飞鸟背上,像舞台追光一样生动。

中间部分最刺激:爬到山顶时,山路窄得像腰带,挑夫走路时脚掌三分之二悬空在外。作者喘得不行,走十步要退九步,真实再现了登山的艰辛。但登顶后的全景镜头太值了:云雾中能辨认出括州城,还能望见遥远的吴会地区,就像现在用无人机航拍的效果。

结尾转入暮色:山林突然变冷,大风吹得行李在落叶中沙沙响。天色渐暗,古桧树影里升起暮霭,最后定格在烟霭中若隐若现的荒村,给整段旅程画上悬疑感的句号。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二分垂在外"这种细节让危险具体可感;二是光影运用绝妙,斜阳、暮色的变化像自然打的灯光;三是节奏张弛有度,从白天的惊险到傍晚的苍茫,完整记录了一次难忘的山行体验。读着读着,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山风的呼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