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褒铜印歌
张俭亡命谁投止,鲁国孔褒堪依恃。
事觉俭捕褒亦收,一门老幼力争死。
死者千年骨已灭,私印犹存肝胆血。
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石碑出土成臼科,独留名字终不磨。
一碑一印在人世,闇中当有神物呵。
去年曾见窦武印,汉人气节如山峻。
文举之碑不可寻,德让有碣字难认。
我携此印归曲阜,陈于碑下拜稽首。
家业授受《春秋经》,谁为《公羊》发墨守。
事觉俭捕褒亦收,一门老幼力争死。
死者千年骨已灭,私印犹存肝胆血。
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石碑出土成臼科,独留名字终不磨。
一碑一印在人世,闇中当有神物呵。
去年曾见窦武印,汉人气节如山峻。
文举之碑不可寻,德让有碣字难认。
我携此印归曲阜,陈于碑下拜稽首。
家业授受《春秋经》,谁为《公羊》发墨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与友谊的故事,以及一件珍贵文物——孙褒铜印的传奇。
故事的主人公是张俭和孔褒。张俭因政治原因逃亡,无处可去,只能投奔孔褒。但后来事情败露,官府要抓捕张俭,孔褒也因此被捕。孔褒一家为了保护张俭,不惜牺牲自己,甚至全家老小都力争一死。尽管千年过去了,孔褒的尸体已经化为尘土,但那枚私印却依然留存着他们的忠诚和热血。
诗中提到“友朋一诺重千金”,强调了朋友间承诺的重要性。诗人在这里用“一诺千金”来形容朋友间的信任,意味着朋友之间的承诺比金钱还要珍贵。
接着,诗人提到孙褒铜印的来历。这块铜印在石碑出土后,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诗人认为,这块铜印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见证历史的神物。
诗人还提到了窦武印和文举碑,这两件文物都与汉朝的历史人物有关。窦武印象征着汉朝人的气节,而文举碑则记录了文举的事迹。诗人对这些文物表示敬意,并希望通过孙褒铜印来寻找文举碑。
最后,诗人将孙褒铜印带回曲阜,放在碑下拜稽首,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他还提到,自己家族传承了《春秋经》,但《公羊》学派的学说却难以传承下去,希望有人能够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忠诚与友谊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珍视和对先贤的敬仰。同时,诗人也呼吁后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