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时的感伤心情。
第一句"牢落天涯客倦游"直接点明主题:一个孤独的旅人已经厌倦了四处漂泊的生活。"牢落"这个词用得特别好,既表达了孤独感,又暗示了像被囚禁般的无奈。
第二句"尚怜生计事悠悠"说虽然厌倦漂泊,但为了生活还得继续奔波。"悠悠"二字把这种看不到尽头的无奈感写活了。
第三四句写现实处境:在外漂泊两年,没人真正理解自己("谁青眼"),为了那点功名("半纸功名")熬白了头发。这里用"半纸"形容功名,说明在诗人眼里功名根本不值一提。
第五六句用秋天典型景物烘托心情:落叶声、蟋蟀叫、寒冷的月光、南飞的大雁,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吴月"和"楚天"点明诗人身在江南。
最后两句是全诗高潮:到处都在打仗让人伤心("伤怀处处犹征伐"),不由得想起从前在家乡钓鱼的悠闲日子("沧浪旧钓舟")。这里用钓鱼的宁静画面反衬现实的动荡,形成强烈对比。
整首诗通过一个游子的视角,写出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想归隐却为生活所迫,追求功名又觉得不值,在现实与理想间痛苦挣扎。诗人用秋天景物烘托这种矛盾心情,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无奈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