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意师墓

去年执别清溪头,今年寂灭归一丘。
尘中穷达徒相乱,眼底存亡亦太浮。
古洞青萝春黯黯,野田黄雀晓啾啾。
客长贫贱亲知少,容易潸然涕泗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祭拜已故老师时的悲痛心情,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烘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四句用时间对比展开:去年还在溪边与老师告别,今年老师已化作坟头一抔土。人世间富贵贫贱的纷争突然显得很可笑,连生死大事在命运面前都显得轻飘飘的——这些感慨背后,藏着作者对老师突然离世的难以接受。

五六句的景物描写很有感染力:古洞口的藤蔓在春天里黯淡无光(暗示作者心情),田野上的黄雀却在清晨叫得欢快(反衬生死两隔的残酷)。这里用自然的永恒反衬生命的脆弱,用鸟雀的欢叫反衬人的哀伤。

最后两句情感爆发:我这个长期贫贱的游子,本来亲友就少,如今又失去一位知心师长,怎能不泪流满面?"容易潸然"四个字特别打动人,说明作者不是刻意悲伤,而是想到老师就控制不住眼泪,可见师徒情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坟前和老师唠家常:说去年的告别,叹命运的无常,看眼前的景物,流真心的眼泪。这种朴实无华反而让情感更真实,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失去师长的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