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嫂子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亲情和悲痛。
前两句"闺门六十四年春"是说嫂子在闺中生活了64年,"回首平生可痛情"写作者回忆嫂子的一生感到非常痛心。这里用"闺门"代指女性的一生,用"春"比喻美好时光,但最终都化作了悲痛。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生活细节展现嫂子的美德:"不肯轑羹惊好客"写嫂子待客周到,连煮汤都不让发出声响惊扰客人;"直能炊扊奉难兄"说嫂子做饭供养困难的兄长。后两句"莫思秀水初来塈,岂料萧州竟逝倾"是感叹,说当初嫂子从秀水嫁来时多美好,哪想到会在萧州突然离世。
最后两句"一望松楸三百里,年年遥为哭清明"最动人。松树楸树是墓地常见树木,作者望着绵延三百里的树木,想到每年清明都只能遥祭嫂子,永远无法释怀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是用嫂子生前的善良、作者现在的思念,以及清明遥祭这三个画面,把对亲人的怀念写得真挚动人。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凡生活中体现的真情实感。
傅大询
傅大询,字公谋,宋朝分宜(今属江西)人。分宜有铃岗,因以自号。与许及之(孝宗淳熙七年知分宜县)同时,许《涉斋集》卷七有 《谢傅公谋贺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