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长江巨浪图》用生动的画面和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长江壮阔的气势和作者胸中的澎湃激情。
前两句"卷中秋色似江皋,已觉轩窗走六鳌"描绘了一幅动态画卷:打开画卷时,秋日的长江景色扑面而来,仿佛置身江边高岸;画中的浪涛如此逼真,让人感觉窗边有巨鳌(传说中的大龟)在游动——这里用神话生物形容浪涛的磅礴力量,好像整间屋子都被江水托起摇晃。
后两句"笑我气吞云梦泽,更将椽笔起波涛"是作者的自白:他笑说自己看画时豪情万丈,仿佛能一口吞下云梦大泽(古代著名湖泊),这种激情促使他挥动如椽大笔(夸张说法,指写作的笔),在纸上掀起新的波涛。这里把作诗比作"掀起波涛",既呼应画中长江的意象,又展现创作时的酣畅淋漓。
全诗最妙的是三层"波涛"的叠加:画中的长江波涛、作者胸中的情感波涛、笔下诗句的文字波涛,三者交融形成排山倒海的艺术感染力。普通人欣赏艺术作品时那种"看画入迷、灵感迸发"的体验,被诗人用夸张又贴切的比喻道破了。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