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薜山三首

历险扪高无路寻,乱山穷处是禅林。
谁知学道须辞世,真要入山如许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黄薜山寻访禅寺的经历,通过登山过程隐喻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深意。

前两句"历险扪高无路寻,乱山穷处是禅林"用大白话说就是:我手脚并用攀爬险峻高山,在看似无路的乱山尽头,突然发现一座寺庙。这里用"无路寻"和"乱山"生动表现了寻道之路的迷茫与艰难,而"禅林"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曙光,暗示真理往往藏在最艰难处。

后两句"谁知学道须辞世,真要入山如许深"点明主旨:原来真正的修行需要远离尘世,就像要进入深山这么彻底。这里的"入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深入,更是精神上完全投入修行。作者用登山经验告诉我们,想获得真知灼见,必须付出超乎想象的决心和代价。

全诗妙在把爬山和悟道完美结合,让读者通过具体的登山体验,理解抽象的修行哲理。就像现代人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诗人用"不入深山难悟道"的比喻,让人明白重要的人生道理往往藏在最不容易到达的地方。

倪思

(1147—1220)湖州归安人,字正甫,号齐斋。倪称子。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五年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学博士、将作监。光宗时累官礼部侍郎。宁宗初历任内外官,皆为言者论罢。后召还,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论言多切直,以忤韩侂胄,予祠。侂胄死,复召,历礼部尚书。又以忤史弥远,出知镇江府,移福州,寻镌职而罢。有《齐山甲乙稿》、《经锄堂杂志》、《班马异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