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姜学在回吴门(今苏州)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家乡生活的温馨想象。
前两句描绘送别时的环境:雨后初晴的午桥边,杜鹃鸟在啼叫,朋友坐着小船从宛溪出发。杜鹃啼叫常让人联想到离别,为全诗定下淡淡忧伤的基调。
三四句是诗人对朋友归途的想象:和煦的暖风吹着朋友的小船,等他到家时,长堤上应该已经绿树成荫了。这里用"薰风""绿树"等明快意象,暗示朋友即将回到温暖的家。
五六句写朋友到家后的生活:他将与久别的兄长和孩子团聚,还能在自家精致的园林里题诗作画。"伯兄稚子""画舸名园"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朋友归家后的天伦之乐和文人雅趣。
最后两句是诗人自己的心声:我永远忘不了和你在敬亭山下一起散步的日子,希望秋天时我们能再次拄着藜杖同游。这里的"扶藜"指拄着藜杖漫步,展现了文人闲适的生活情趣。
全诗妙在:
1. 既有送别的淡淡愁绪,又有对朋友归家生活的美好想象
2. 通过"杜鹃啼""薰风""绿树"等意象,让读者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那个场景
3. 最后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期待再聚,情感真挚动人
就像我们送好友回家时,既为他高兴,又有些不舍,还约着下次再见一样,这种情感古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