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月色丽青冥,光正生时蠹已生。
不为年年养蟾魄,玉轮应是十分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月亮作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好的事物往往从诞生时就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前两句"娟娟月色丽青冥,光正生时蠹已生"是说:皎洁的月光照亮夜空显得很美,但当月光刚刚产生时,侵蚀月亮的蛀虫(指阴影)也同时出现了。这里用"蠹"(蛀虫)比喻月亮上的阴影,说明再完美的东西也有瑕疵。

后两句"不为年年养蟾魄,玉轮应是十分明"是假设:如果不是每年都有阴影(蟾魄指月中的蟾蜍传说,这里代指阴影)来侵蚀月亮,那月亮本应该永远保持完美明亮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个假设,表达了对完美事物难以持久的惋惜。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常见的月亮现象讲人生哲理 2. "光生蠹生"的对比很新颖,月光越亮阴影越明显 3. 最后用假设句引发思考,让读者自己体会"完美难持久"的道理

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月亮时,它其实正在慢慢变缺。诗人提醒我们:接受不完美才是常态,因为缺陷往往和美好同时产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