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玻璃似苕霅,群山俎豆胜方壶。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美景图,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张风景明信片。

前句"一水玻璃似苕霅"把水面比作玻璃,形容湖水清澈透亮得像能一眼望到底。"苕霅"指的是浙江的两条溪流,这里用来代指清澈的溪水。诗人想说:眼前这片湖水,干净得就像著名的苕溪、霅溪一样。

后句"群山俎豆胜方壶"更有意思。把群山比作祭祀时摆放的礼器("俎豆"),说这些山的形状规整漂亮,连神话中的仙山"方壶"都比不上。这里用日常的祭祀器具来形容山势,既接地气又充满想象力。

整首诗妙在:
1. 用"玻璃"这样的现代感比喻,让古老的山水诗有了新鲜感
2. 通过"俎豆"这种生活化比喻,把遥不可及的仙山拉近到眼前
3. 两句形成精巧对仗:水对山,人工器物(玻璃/俎豆)对神话地名(苕霅/方壶)
4. 仅用14个字就勾勒出山水相映的立体画卷

诗人没有直接说"多美啊",而是用我们熟悉的物品作比,让读者自己感受这份美,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的独特魅力。

郑瓒

郑瓒,字黄中。与兄锷自福州徙鄞。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