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泛海图
昔我棹瓜州,金焦望㟞㟞。
灵山咫尺閒,不得穷𡾰嵼。
还家述游踪,高堂一笑莞。
江湖险可吁,泛海况不戁。
抚摩慰惊魂,软脚呼盘盏。
由来慈母心,险夷最所拣。
孝廉本儒衣,文章富编刬。
胡为涉遐思,浮海穷觇矕。
有母足慈悲,奉佛信瑟僩。
共道洛伽岩,实惟仙药产。
神人渡迷津,福汝能简简。
虔祷或有凭,孝思本无限。
图此塞寸诚,灵心聊结撰。
何知妄与真,云涛纷满眼。
灵山咫尺閒,不得穷𡾰嵼。
还家述游踪,高堂一笑莞。
江湖险可吁,泛海况不戁。
抚摩慰惊魂,软脚呼盘盏。
由来慈母心,险夷最所拣。
孝廉本儒衣,文章富编刬。
胡为涉遐思,浮海穷觇矕。
有母足慈悲,奉佛信瑟僩。
共道洛伽岩,实惟仙药产。
神人渡迷津,福汝能简简。
虔祷或有凭,孝思本无限。
图此塞寸诚,灵心聊结撰。
何知妄与真,云涛纷满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回忆自己乘船渡江的经历,以及母亲对他的牵挂,最后通过绘画寄托孝心的故事。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母子深情和人生感悟,我们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冒险经历(前12句) 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在瓜州乘船,远远望见金山、焦山高耸险峻。虽然灵山(佛教圣地)近在咫尺,却因风浪无法靠近。回家后向母亲描述这段经历,母亲听后既觉得好笑又心疼——普通江河都够危险了,何况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赶忙准备酒菜给他压惊。这里通过"软脚呼盘盏"(腿软发抖时母亲赶紧摆酒菜)的生动细节,凸显母亲对孩子的呵护。
2. 母亲的担忧(中间10句) 诗人自问:一个本该埋头读书的秀才,为什么偏要冒险出海远游?接着给出答案:原来他母亲信佛,听说普陀山(洛伽岩)有仙药,相信神明会保佑诚心的人。这部分揭示了中国人"平安是福"的传统观念,母亲不求孩子建功立业,只求平安健康。
3. 绘画寄情(最后6句) 诗人把这段经历画成《泛海图》,不是为了记录风景真假,而是通过画中翻腾的云浪("云涛纷满眼"),寄托对母亲的孝心。画作成为连接母子情感的纽带,所谓"孝思本无限"——对父母的牵挂可以超越具体形式。
全诗亮点在于将惊险旅程与温馨亲情巧妙结合:汹涌的波涛对照着母亲的温柔,外在的冒险衬托出内心的牵挂。最后用绘画定格这份情感,说明真正的孝顺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把父母放在心上。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永恒亲情。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