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旅况

南山北山雨蒙蒙,锁断翡翠千万重。
茅檐肃啄鸟未散,练带野水来相冲。
土阶莎草如箭镞,冷透筼筜清入骨。
雷公挟斧渡长河,抛掷牟尼三百斛。
一身蒲柳寄天涯,百云何处栽胡麻。
江湖夏潦鱼鳖乱,锦袍夜月乘仙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旅途中的景象,充满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旅人的孤寂感。

前四句像一幅水墨画:南北群山被细雨笼罩,像千万层翡翠屏风。茅屋檐下鸟儿静静啄食,野外的河水像白练一样奔流而来。这里用"翡翠"形容雨雾中的青山,用"练带"比喻蜿蜒的河水,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转向细节描写:土阶上的莎草像箭一样挺立,竹林透着清冷的凉意。突然雷声轰鸣,仿佛雷公扛着斧头过河,雨点像珍珠般倾泻而下。这里"箭镞"形容草叶的锋利,"牟尼"(佛珠)比喻雨滴,把暴雨写得既壮观又富有禅意。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像柔弱的蒲柳漂泊天涯,不知何处能安家。江湖泛滥鱼鳖乱游,他幻想在月夜穿着锦袍乘仙船远行。这里"胡麻"暗指隐居生活,"仙槎"代表超脱尘世的愿望,表达了旅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通过雨景-雷雨-遐想的顺序,把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巧妙结合,既有对暴雨的生动刻画,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飘逸情怀。最妙的是把寻常的夏日雷雨,写得既气势磅礴又充满仙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李自中

李自中,字文仲,南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间曾极贬道州,有诗送行。有《秋崖吟稿》,已佚。事见《江西诗徵》卷二二。今录诗七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