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潦(1)有感

积潦未经日,谁教水虫游。
薄暮积潦冱2,水虫随巳休。
乃知造物者,不独于蜉蝣。
蟠桃三千年,灵椿五百秋。
风霜既历历,岁月亦悠悠。
自是由乘除,举世惊短修。
遂令得失徒,浪喜还浪愁。
达人观大观,委心任去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观察雨后积水中的小虫,引发对生命长短和人生得失的深刻思考。全诗用浅显的意象表达哲学道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六句)写自然现象:刚积的雨水里很快出现小虫,但积水结冰后虫子就消失了。诗人由此联想到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发现自然界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存周期。

第二层(中间六句)对比不同生命:蟠桃三千年一熟,灵椿树能活五百年,与小虫的短暂生命形成强烈对比。诗人悟出这是自然规律——就像数学有加减乘除,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公式",不必为长短惊讶。

第三层(最后四句)点明主旨:世人常为得失喜怒无常,但真正通透的人能看透这个道理,像旁观者一样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来去。诗中"达人"指智慧之人,"大观"指宏观视角,教人超脱世俗悲喜。

全诗妙在用积水小虫这样常见的景象,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最后四句尤其精辟,传递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不必过分计较一时得失,要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命历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