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于先生)的品格与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重之情。
前两句说老先生超脱世俗,年纪虽大却依然豪爽("十万钱"显示其慷慨)。三四句赞美他的气节和文采——既有敢于直谏的勇气("投匦"指古代举报箱),又能写出咏梅这样风雅的诗词。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虽然老先生长期在朝廷选拔人才("东閤抡材"),但此刻更享受西湖边的闲适,不愿为应酬客人而休息。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圣明的君主珍视他的正直言论,而此刻宴席的首位非他莫属。
全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位既心系朝堂又寄情山水的智者形象。语言平实但层次丰富,既有对友人品格的敬佩,又暗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落脚于"明君识才"的积极主题,读来令人感到温暖而充满希望。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