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黄不真

万物自全璧,蒙庄安可齐。
月高松影细,风急雁行低。
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
寒山应笑我,携手隔云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自然本真的意境,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万物自全璧,蒙庄安可齐"是说世间万物本就完美无缺,连庄子这样的智者也无法完全参透其中的奥秘。这里用"全璧"比喻事物的天然完美,表达了对自然本真状态的向往。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秋夜图:月亮高悬,松影细长;秋风急促,大雁低飞。这些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两句,是说这样的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也无法用文字完全记录,突出了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

最后两句"寒山应笑我,携手隔云泥"最有意趣。诗人想象寒山(可理解为隐居之地或隐士象征)在嘲笑自己,因为自己虽然向往隐居生活,却仍与理想境界隔着天壤之别。"云泥"比喻巨大的差距,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追求心灵自由、返璞归真的思想,同时也流露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惆怅。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具体意象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