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雁为视角,讲述了大雁迁徙的艰辛历程,同时暗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奈。
开篇描写大雁随季节迁徙的生活:它们像云一样飞行,在水边歇息,经历寒暑变化。回想来时的漫长路途,充满艰辛。月光下孤雁受惊,只能顾影自怜;北风呼啸,打散了整齐的队形。这里既写实又暗含深意,大雁的遭遇就像人生路上的孤独与挫折。
中间转向更深的感慨:人间处处暗藏危机(矰缴是捕鸟的箭),就像生活中防不胜防的伤害;年末时节连温饱都难保证(稻粱指食物),道出生存的艰难。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希望:传说能鸣叫的雁可以免于被宰杀,诗人借此说,如果真能因此活命,或许还能把书信带到远方(衡阳是传说中雁的终点)。这既是对大雁的同情,也寄托着人在困境中对转机的期盼。
全诗通过雁的视角,把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与人类社会的艰难巧妙对应,既有对弱者的悲悯,也透露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坚韧。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让读者在理解大雁遭遇的同时,也能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
曹纬
曹纬,字元象(《宋诗拾遗》卷一○),一字彦文(《宋诗纪事》卷四○),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组兄。兄弟俱有声太学。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