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半年

□海蛟龙睡不鼾,半年昼夜雨漫漫。
何曾略识三春暖,更□难禁六月寒。
孰感神明回叶气,忍闻生聚落深湍。
鳌□□掷将期矣,不许□□□日安。
□大历历七南阳,几□□潮夜复潮。
湖上已无□□□,□□□有侍郎桥。
官同谢傅惭高洁,位过周公肆吝骄。
□□□心木绵鬼,秽声不与骨俱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达半年的阴雨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压抑。全诗充满对恶劣天气的无奈和对温暖阳光的渴望。

前四句直接描写苦雨景象:连海里的蛟龙都睡不安稳,半年昼夜不停的雨水让人备受煎熬。人们已经记不起春天温暖的感觉,更难忍受六月反常的寒冷。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雨季之长、影响之深。

中间四句转向对现实的忧虑:谁能感动神明让天气转好?听到百姓在洪水中挣扎的声音令人心痛。这里"鳌"指神话中托起大地的神龟,暗示期待奇迹出现改变现状。

后八句转入更深层的感慨:南阳地区大历年间(唐代宗年号)的往事历历在目,潮水日复一日冲刷着。湖上景物已面目全非,只剩下侍郎桥还在。诗人自比东晋名相谢安却自愧不如,地位超过周公却更显傲慢。最后以"木绵鬼"(可能指某种精怪)作比,说恶名不会随死亡消失,暗含对某些权贵的讽刺。

全诗通过苦雨景象,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某些权贵的不满,以及期待改变现状的复杂心情。诗中多用对比手法(如三春温暖与六月寒冷),并借助神话典故增强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长期阴雨带来的身心压抑。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