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乘船顺风而下的畅快画面,语言生动,充满动感。
前两句"天高江阔快飞篷,云去山移过眼中"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开阔的江景:高远的天空、宽阔的江面,船帆被顺风鼓动快速前行。诗人用"飞"字形容船速之快,而"云去山移"的描写更是巧妙——不是船在移动,而是云和山在眼前掠过,这种反常规的写法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船行的迅疾。
后两句"江上鼓鼙惊不断,连朝送我岳阳风"转向听觉描写。鼓鼙(战鼓)声可能是实写江上船只的鼓声,也可能是比喻风声如战鼓般雄壮。无论是哪种理解,都强化了顺风行船的豪迈气势。"连朝"二字暗示这样的顺风持续了多个早晨,而"送"字把风拟人化,仿佛大自然也在助力诗人前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合一的畅快感。诗人没有直接写心情,但通过"快飞篷""惊不断""送我"等充满动感的词语,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他顺流而下的愉悦和豪情。这种将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