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月塘

文星此夜掩寒光,门巷云闲草色荒。
秋浦祗应哀落雁,春堂空复静琴张。
孤高古道悬山斗,江海归云度渺茫。
贾谊平生怀远志,竟将流泪谢君王。

现代解析

《挽月塘》是一首充满哀思与人生感慨的诗,通过描绘秋夜萧瑟的景色和借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未竟、命运无奈的深沉叹息。

首联“文星此夜掩寒光,门巷云闲草色荒”
开篇用“文星”(象征才华)被寒光掩盖,暗示一位才子的陨落或才华被埋没。后句写门巷冷清、野草荒芜,渲染出一种寂寥悲凉的氛围,像是为逝者或失意者铺设的背景。

颔联“秋浦祗应哀落雁,春堂空复静琴张”
“秋浦落雁”以雁的孤飞哀鸣比喻孤独与离别,而“春堂静琴”则用闲置的琴暗示无人欣赏的才华。两句形成对比:秋的哀凉与春的虚设,强化了美好事物无人共鸣的遗憾。

颈联“孤高古道悬山斗,江海归云度渺茫”
“孤高古道”像在说诗人(或所挽之人)品行高洁却如悬于高山的北斗,遥不可及;“江海归云”则比喻人生如漂泊的云,最终消散于苍茫天地间。这两句透露出对人生漂泊、志向难酬的无力感。

尾联“贾谊平生怀远志,竟将流泪谢君王”
借西汉贾谊的典故点明主题:贾谊才华横溢却遭贬谪,只能含泪向君王辞别。这里诗人以贾谊自比或喻人,表达怀才不遇、抱负落空的悲愤,暗含对现实不公的控诉。

全诗精髓
诗人通过秋夜、荒草、孤雁、空琴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冷寂失意的世界,再以贾谊的典故直抒胸臆。表面是哀悼或自伤,实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才华未必能得重用,高洁之人往往孤独,如同夜空中被遮蔽的星辰。这种对命运的抗争与无奈,正是打动人心之处。

语言魅力
诗句简洁却意象丰富(如“落雁”“静琴”),画面感强;典故的化用自然贴切,即使不了解贾谊,也能从“流泪谢君王”中感受到悲情。全诗哀而不怨,惆怅中带着清高,容易引发读者对人生际遇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