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生殉难诗

血战保孤城,嗟哉宋老生。身甘殉隋难,义不屈唐兵。

骨已尘埃尽,光犹日月争。裴刘等死耳,谁重复谁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隋朝将领宋老生死守孤城、宁死不降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前两句直接点题:宋老生在血战中拼命保护孤城,最后壮烈牺牲。"嗟哉"是感叹词,相当于现代人说"唉,真是条汉子!"

2. 三四句说他的选择:明明可以投降唐朝活命,但他宁愿为隋朝殉难。这里用"甘"和"不屈"两个词,突出他是主动选择牺牲,不是被迫的。

3. 五六句升华主题:虽然他的尸骨早已化为尘土,但他的精神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光。这里用"尘埃"和"日月"对比,强调肉体易逝而精神永存。

4. 最后两句拉其他人对比:裴寂、刘文静这些投降唐朝的人(历史上这两人是李渊的谋士)虽然也死了,但和宋老生比,谁轻谁重一目了然。用"等死耳"表示不屑——反正都是死,但死得有没有骨气差别可大了。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讲一个历史事件,而是在探讨"人该怎么活、怎么死"的价值观。作者用宋老生的例子告诉读者:生命的长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就像现在人常说的"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这种精神力量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