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华盖山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前两句写傍晚山顶的寒冷,点明这是江南最高峰。"不胜寒"三个字让读者立刻感受到高处的凛冽,而"第一山"的称呼则凸显了华盖山的雄伟。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脚下云海平得像可以步行,近在咫尺的月亮仿佛伸手就能摸到。这些夸张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天空似乎就在虚无缥缈之处,隐约还能听到寺庙的钟声。诗人用"疑可步""似容攀"这样生动的比喻,让难以形容的高空体验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两句写诗人宁愿整夜不睡,也要在这高处迎风而立,幻想自己成了神仙。这种孩子气的执着,透露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拚"字用得特别妙,把那种"豁出去了"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延时摄影:从日落到月升,从现实到幻想,把登山体验写成了一场与天地对话的神奇冒险。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既觉得寒冷难耐,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情,相信每个登过高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
邓犀如
邓犀如,临川(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时有文称(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