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行
寒牛觳觫秋江烟,五丁担落石一拳。
惊涛拍岸撼不动,夕阳老背从鸦眠。
天荒地老煮白石,顽懒不过苍苔田。
腾腾卧地带佛性,尚肯远护风涛船。
泯深蹄转重,鼻缺绳难穿。
既不能西推紫气度函谷,五千道德言神仙。
又不能粪金开秦寒,隔绝鸟道四万八千年。
渴奔一斗酒,傲兀庐山前。
潢池刀剑卖已尽,贞观斗米方成钱。
雨犁急趁勾芒起,不然碎汝春风鞭。
惊涛拍岸撼不动,夕阳老背从鸦眠。
天荒地老煮白石,顽懒不过苍苔田。
腾腾卧地带佛性,尚肯远护风涛船。
泯深蹄转重,鼻缺绳难穿。
既不能西推紫气度函谷,五千道德言神仙。
又不能粪金开秦寒,隔绝鸟道四万八千年。
渴奔一斗酒,傲兀庐山前。
潢池刀剑卖已尽,贞观斗米方成钱。
雨犁急趁勾芒起,不然碎汝春风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头石牛的形象,通过它来隐喻历史和人生的沧桑。诗中石牛虽然笨重顽固,却也有其独特的灵性和作用。
开头写石牛立在秋江边,历经风霜却岿然不动,连乌鸦都能在它背上休息。它像一块顽固的石头,长满青苔,却默默守护着过往船只。石牛虽然笨拙(蹄子深陷、鼻子残缺),既不能像老子骑牛那样传播智慧,也不能像传说中的神牛那样开辟道路,但它有自己的倔强——渴了就痛饮美酒,傲然站在庐山前。
后四句笔锋一转,提到战乱平息(刀剑卖尽)、盛世来临(贞观之治米价稳定),但石牛仍要被鞭策着耕田。最后用春风鞭子作比喻,暗示即使再顽固的事物,也要顺应时代变化。
全诗妙在把无生命的石牛写得活灵活现,既顽固又可爱,既无用又有用。通过石牛的命运,诗人其实在说:时代洪流中,每个人或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看似笨拙平凡。
李思衍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