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落木秋来客,两袖西风旦过僧。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练的画面勾勒出深秋山中的寂寥与僧人的超脱。

前一句"千山落木秋来客":
诗人用"千山"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满山落叶点明深秋时节。"秋来客"三个字很妙,既可以是诗人自指(作为过客来到秋山),也可以理解为秋风是造访千山的客人。这种双重解读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后一句"两袖西风旦过僧":
聚焦到一个经过的僧人形象。"两袖西风"这个描写特别传神,既写实(秋风吹动宽大僧袖)又写意(僧人带着秋风般清冷的气质)。"旦过僧"指清晨赶路的行脚僧,这个时间选择很精准——晨光中的僧人身影更能凸显出尘世漂泊的孤独感。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落叶"和"西风"两个典型意象,不直接说"凄凉"却让读者感受到秋意
2. 通过"客"与"僧"的对应,暗含人生如寄的禅意
3. "千山"的大场景与"两袖"的小细节形成有趣对比
4. 文字干净利落,像一幅水墨写意画,留白处引人遐想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只是冷静地呈现这两个画面,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让秋天的寂寥和僧人的淡泊更加动人。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对人间漂泊的坦然,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宁静接纳。

谌祜

谌祜(一二一三~一二九八),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六。有《桂舟歌咏》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