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至八功德水
悠悠钟山云,朝夕碍我目。
褰衣试一往,行与云相逐。
驱马出东门,十里至山麓。
幽人昔已亡,谁能继芳躅。
猿鹤乘古林,鼪鼯啸深木。
彼哉西方人,胡为擅斯谷。
岂云事幽栖,政尔眩华屋。
泓泉抱何德,浊热供一沃。
岩回屐欲倦,小憩倚修竹。
凉飔自披襟,佳兴亦云足。
褰衣试一往,行与云相逐。
驱马出东门,十里至山麓。
幽人昔已亡,谁能继芳躅。
猿鹤乘古林,鼪鼯啸深木。
彼哉西方人,胡为擅斯谷。
岂云事幽栖,政尔眩华屋。
泓泉抱何德,浊热供一沃。
岩回屐欲倦,小憩倚修竹。
凉飔自披襟,佳兴亦云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钟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开头四句写钟山的云雾缭绕,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但他还是决定前往,与云雾相伴而行。这里用云雾象征世间的纷扰,而作者"褰衣试一往"则表现了他超脱尘俗的决心。
接下来描写骑马出城来到山脚,发现昔日隐居于此的高人已经不在了,没人能继承他的足迹。山林中只剩下猿猴、仙鹤、鼪鼠等动物在鸣叫。这里通过"幽人已亡"的意象,暗示高尚品格和隐逸精神的失落。
然后笔锋一转,质问那些"西方人"(可能指外来者或僧人)为何占据这幽静的山谷。作者认为他们并非真正追求隐居,而是被华丽的寺庙所迷惑。这里暗含对假隐士的讽刺。
随后描写山间的清泉,虽然看似浑浊却能洗涤身心,与前面"浊热"的世俗形成对比。当作者走累时,靠在竹林中休息,凉风吹拂衣襟,感到心满意足。这里的"凉飔"和"修竹"象征着清净高洁的精神境界。
全诗通过游山过程中的景物变化,展现了作者从尘世烦扰到心灵宁静的转变历程。最后"佳兴亦云足"一句,点明了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带来的精神满足。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包含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许谦
(1270—1337)金华人,字益之,号白云山人。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