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

琵琶亭前夜泊舟,荻花瑟瑟风飕飕。
浔阳夜静月如昼,琵琶寂寞江空流(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四)。

现代解析

这首《芦花》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忧伤的秋夜江景,读起来像一幅水墨画。

开头两句写诗人夜晚停船在琵琶亭前,听到风吹芦花(荻花)的沙沙声,感受到秋风凉飕飕的寒意。这里用"瑟瑟""飕飕"两个叠词,既模拟了声音,又强化了秋夜的萧瑟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两句转向视觉描写:浔阳江的夜晚静得出奇,月光亮得像白天一样,江面上只有琵琶声孤独地回荡。这里用"月如昼"的夸张手法,突出月光的明亮,反衬出环境的空旷寂静。而"琵琶寂寞"是点睛之笔,表面写乐器声音,实际暗指弹琴人的孤独,也可能是诗人把自己的寂寞心情投射在景物上。

全诗最妙的是把声音、光影和情感完美融合。明明写的是"夜静",却通过风声、琵琶声让人感受到动态;明明月光皎洁,却透着一丝清冷;明明江面空阔,却弥漫着化不开的孤独。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让短短四句诗充满了余韵。

普通人读这首诗,不需要知道琵琶亭的典故,也能感受到秋夜独处的氛围——就像我们某天加班到深夜,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路灯特别亮,风吹落叶沙沙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孤独感,和千年前的诗人是相通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