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翰⑴林宅,清风六月吹帘旌。
玉纤雪碗⑵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银杏馈赠图,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用"鸭脚"比喻未完全成熟的银杏果,青黄相间的颜色像鸭蹼。有人急匆匆地用纱袋装着这些银杏,快马加鞭送往江陵城的翰林府邸。这里通过"纱囊驰寄"的细节,展现了送礼人的用心和急切。

中间两句转到收礼的富贵人家。朱红大门后的翰林宅院里,六月的清风吹动着门帘,暗示主人是位清雅的文人。这里用"清风"二字巧妙烘托出文人高雅的情趣。

最后两句描写主客共赏银杏的场景。美人白皙的手指(玉纤)捧着雪白的瓷碗,与碗中银杏相映成趣。当剥开银光闪闪的果壳时,晶莹的果肉像玻璃般透亮。这里用"烂银""玻璃"的比喻,把寻常的吃银杏场景写得格外精致美好。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采摘、运送,到收礼、品尝,每个画面都充满质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颜色(青、朱、白、银)、质感(纱囊、瓷碗、果壳)的细腻刻画,自然流露出对这份雅致生活的欣赏。最妙的是把普通的银杏写得如此珍贵,展现了诗人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光。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