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首 其二
丈夫生世间,如彼长江水。潴则渊渟渟,流则浩弥弥。
建业与立言,随时任所履。何足芥胸怀,行藏判忧喜。
吾观古圣贤,欲为苍生起。枘凿苦不投,皇皇未肯止。
下以舒屯蒙,上以存燮理。天命苟有涯,历聘徒劳只。
不见稷契坟,空山亦土垒。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长江水为比喻,讲了一个大丈夫该有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追求。
开头用长江水打比方:蓄水时深沉平静,流动时浩浩荡荡——比喻人生该静时沉稳,该动时洒脱。接着点明主旨: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都要顺应时势灵活应对,别为小事纠结,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不必过分忧喜。
然后举古代圣贤为例:他们本为百姓谋福,即便像方榫头遇到圆孔眼般不合时宜("枘凿"比喻理想与现实冲突),仍奔波不止。他们下能解百姓困苦,上能调理国家政务。但最后笔锋一转:若天命有限(指时运不济),就算周游列国也是徒劳。你看后稷、契这些贤臣的坟墓,如今不过是山里的土堆罢了。
全诗精髓在于:既倡导积极入世、心系苍生的担当,又透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清醒认知。最后用圣贤坟墓化作黄土的景象,给满腔热忱泼了盆冷水,形成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张力,让人感受到作者豪情背后的苍凉。
陈第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今福建连江)人。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明万历四十八年卒,终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