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闲适的梦境,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芍药花开日渐长,小窗閒理旧笙簧"勾勒出一幅春日图景:芍药盛开,白昼变长,诗人在小窗边悠闲地摆弄着旧乐器。这里"日渐长"既指春分后白天变长的自然现象,也暗喻诗人希望美好时光能更长久。"閒理旧笙簧"这个动作,透露出诗人对往日美好记忆的追忆。
后两句"凭谁为唤诗宗匠,共赋留云借月章"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邀请诗坛大家一起来创作留住这美好春光的诗篇。"留云借月"这个意象特别生动,既想留住飘动的云彩,又想借用皎洁的月光,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以及想要通过诗歌将其永恒保存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芍药、小窗、云月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恬淡悠远的春日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含蓄的愿望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春日、对诗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