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世尊(至)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一作还)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春去花犹(一作还)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看似在描写山水花鸟的自然景象,实际上是通过日常事物来阐释深刻的佛学哲理。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是表面画面。诗中描绘了"远山有色、近水无声"的静谧场景,春天已过花朵依然绽放,人走近鸟儿也不飞走。这些反常现象(水本该有声、花应凋谢、鸟该惊飞)暗示着诗人要表达的并非现实景象。
第二层是禅意隐喻。诗中"显露""元平"等词透露出玄机——山河大地本就是佛性的显现。山色水声的"有与无"、花鸟的"去与留",都在说明万物本质空寂,所谓清净与污垢都是人强加的分别心。就像最后两句说的:不是道理难以领会,而是真相太过直白反而让人忽视。
第三层是生活启示。诗人用"头头皆显露"告诉我们,真理就藏在日常所见中。我们总在追逐远方的智慧,却忽略了眼前一朵花、一只鸟都在诉说宇宙真谛。这种"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醒人们放下执着,在简单生活中体悟本心。
释道川
释道川,号实际,姑苏玉峰(今江苏昆山)人。俗名狄三,初依东齐(《五灯会元》卷一二作斋)谦首座习法,改名道川。高宗建炎初圆顶。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郑乔年漕淮西,迎之于无为军冶父寺开法。卷南岳下十五世,净因继成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