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为悼念好友贾岛而作。贾岛一生穷困潦倒,最终死在偏远的小官任上。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命运的悲叹和怀念。
开头两句"秦楼吟苦夜,南望只悲君",写诗人在长安的夜晚独自吟诗时,总是忍不住向南眺望,为逝去的友人感到悲伤。"秦楼"指长安,"南望"是因为贾岛死在四川普州(今四川安岳)。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贾岛的遭遇:"一宦终遐徼"说贾岛一生只当了个偏远地区的小官;"千山隔旅坟"写他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恨声流蜀魄"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比喻贾岛含恨而死;"冤气入湘云"则说他的冤屈之气弥漫在天地间。
最后两句"无限风骚句,时来日夜闻"是点睛之笔:虽然贾岛已逝,但他那些精彩的诗句却时常在耳边回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里既赞美了贾岛的诗才,也表达了对他永恒的怀念。
全诗语言平实却感情深沉,通过"苦夜"、"悲君"、"恨声"、"冤气"等词语,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友人坎坷命运的痛惜。最后以"诗句永存"作结,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展现了诗歌超越生死的力量。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