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村居何所适,种木树桑梓。
田园绕家舍,远不逾十里。
款段足乘骑,代步而已矣。
但识畜驽骀,安知有骐骥。
腊月北风寒,太行山色紫。
君命急如火,城头见烽燧。
雪深马僵倒,十夫扶不起。
军法有明训,后期者诛死。
倚鞍思骏骨,抚辔念绿駬。
求之不可得,觳觫满眼泪。
旁闻负薪叟,窃语相讥刺。
居安常念危,在险如处易。
临难始求济,狼狈徒劳尔。
有备则无患,古人垂深旨。
平居无事时,华厩深秘邃。
善谷与丰草,秣饲十厩吏。
驽骀饱相枕,素餐不知愧。
伯乐能识马,每来加劝说。
飞兔与騕袅,日牵在都市。
为爱千金资,贪吝不肯置。
今日临艰难,努力自勉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住在乡村的人,平时过着安逸生活,却因为突发战争而狼狈不堪的故事,核心是告诫人们:安逸时要为危机做准备。

故事脉络:
1. 安逸的田园生活(前12句)
主人公住在乡下,种桑树、管田园,出行有老马代步。他觉得有匹普通马就够用了,根本没想过需要千里马(暗指平时不做长远准备)。

2. 突发的战争危机("腊月北风寒"起)
寒冬腊月突然接到紧急军令,烽火台报警。他的老马在雪地里冻僵倒地,十个壮汉都扶不起来(夸张手法突出无能)。军法严苛,迟到会被处死,这时他才后悔没有好马。

3. 路人的讽刺点拨("旁闻负薪叟"起)
背柴老人一语道破:平时安全时不想着危险,真遇到困难才着急,活该狼狈!关键是要提前准备("有备无患")。

4. 反思奢侈的教训("平居无事时"到最后)
主人公突然醒悟:平时马厩修得豪华,养着一群庸马(暗指无用之人),浪费粮食却不干活。就算有伯乐推荐好马,他也因为贪财不肯买。现在遭难了,只能咬牙硬撑。

现实启示:
- 用"养马"比喻人生准备:平时舍得花钱享乐,却不愿投资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学习、锻炼、应急储备)。
- 讽刺"临时抱佛脚":很多人像主人公一样,问题爆发后才后悔,但为时已晚。
- 老人说的话是全文核心:真正的智慧是把危险当平常事来预防,而不是等危险来了才手忙脚乱。

语言特色:
- 对比强烈:田园悠闲vs战争残酷,老马vs千里马,平时奢侈vs战时狼狈。
- 画面感强:雪地倒马、城头烽火等场景像电影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 结尾留白:最后一句"努力自勉励"带着无奈,让读者自己思考该如何行动。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