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雪消融、春天来临的自然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传递出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前两句用"雨银花"比喻纷飞的雪花,山林像披着华丽丝绸,展现冬日银装素裹的美景。"旬浃"(十天)暗示雪持续的时间,为下文雪融做铺垫。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东风减弱了云层,南方日光变得温暖,但正是这温暖的阳光,让原本皓白的雪变得容易污染,融化的雪水越滴越多。这里用"污应易"和"滴转多"的细节,生动展现冰雪消融的过程。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冰雪冻结又消融,就像天道循环往复。诗人用"竟如何"的疑问,既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惊叹,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全诗通过雪的变化,以小见大地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