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草带全铺翠,花房半坠红。
农家榆荚雨,江国鲤鱼风。
堤柳绵争扑,山樱火共烘。
长安少年客,不信有衰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不同状态。

前两句写景:青草像翠绿的带子铺满大地,花朵半开半落,红色花瓣随风飘坠。这里用"全铺翠"和"半坠红"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春天的生机,又暗示春光即将逝去。

中间四句继续描写暮春特色:农家迎来榆钱飘落的细雨,江南水乡吹来带着鲤鱼气息的暖风。堤岸柳絮争相飞舞,山野樱花像火焰般绚烂。诗人选取"榆荚雨"、"鲤鱼风"这些典型意象,用"绵争扑"、"火共烘"的拟人手法,把暮春的热闹景象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长安城的少年们正享受大好春光,根本不相信世上会有衰老的人。这里通过少年与衰翁的对比,暗含深意——年轻人沉醉春光不懂岁月无情,而诗人通过暮春景象,其实在委婉地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诗妙在表面写景,实则抒情。前六句越把暮春写得热闹绚烂,最后两句的转折就越发耐人寻味,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余,自然体会到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淡淡忧伤。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