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归汉图一首
苏武不辱汉⑴廷节,生辞匈奴归北阙。
胡服椎髻李将军,反袂悲号与武别。
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
金瓶酾酒具未设,胡儿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骖(四库本作佩)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浙局本作漠)日正斜发未⑵发。
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
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
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
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
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
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⑶。
胡服椎髻李将军,反袂悲号与武别。
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
金瓶酾酒具未设,胡儿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骖(四库本作佩)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浙局本作漠)日正斜发未⑵发。
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
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
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
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
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
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⑶。
现代解析
这首《苏武归汉图一首》讲的是汉代名臣苏武从匈奴归来的故事,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展现了忠臣的坚韧和历史的悲壮。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苏武坚守气节,拒绝投降匈奴,终于活着回到汉朝。当时投降匈奴的李陵(诗中"胡服椎髻李将军")来送别,两人一个穿胡服一个持汉节,对比强烈。李陵因为家人被汉朝杀害而痛哭,苏武则坚持回国,这个场景凸显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中间用"阴山茫茫""北风吹旗"等环境描写渲染悲壮氛围:荒凉的阴山、凛冽的北风、未设的酒宴,连战旗都被吹得快要撕裂,这些意象烘托出苏武经历的艰辛。特别提到苏武的符节装饰(节旄)都掉光了,暗示他十九年牧羊的苦难。
最后升华主题:虽然李陵的叛变和苏武的忠诚形成对比,但他们都付出了惨痛代价。诗人通过这幅画联想到历史,用"陇头月"作结——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明月依旧,象征着苏武的精神永存。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个层面: 1. 画面感极强,像看电影一样能看到风雪中的告别场景 2. 用对比手法:李陵的悔恨vs苏武的坚定,胡地风雪vs汉家明月 3. 超越时空的思考:个人选择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忠义精神的永恒价值
简单说,这首诗通过一幅画,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