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郊游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出发时的情景:诗人一边走一边感叹春日的藤萝很美,但清晨的雨又带来寒意。"去去""行行"的叠词让脚步有了节奏感,既表现路途的延伸,也暗示心情的徘徊。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旅途细节:迷路时不断勒马停驻,尘土飞扬时下意识弹冠整理衣冠。穿过蜿蜒的溪边园子,远处江路的轮廓若隐若现。这些细节像电影镜头,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经历这场春游,感受到路途的曲折与风尘。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景色宜人,但诗人始终觉得心情不舒畅,连找个安静钓鱼的地方都难。这种"无处问渔竿"的遗憾,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或对现实的无奈,让整首诗的春日游记突然有了更深的情感层次。
全诗妙在将寻常春游写得细腻真实,最后又巧妙转折,用"找不到钓鱼处"这样生活化的比喻,道出文人雅士难以排遣的寂寞。读来既有画面美,又能引发共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