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站在荒凉亭子里,默默数着过往船只的场景。透过稀疏的树林间隙,可以望见远处苍茫的海湾。诗人用简单朴实的画面,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一个孤独的身影,一片荒凉的亭子,几艘远去的帆船,还有透过树林看到的朦胧海湾。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诗人明白这样的景色不会被追求奢华的人欣赏,索性就把这美景留给自由自在的野鸭和海鸥去欣赏。这里用"豪华眼"和"凫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不慕荣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景物(亭子、帆船、树林)勾勒出令人回味的画面 2. 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3. 将人的孤独与自然的生机巧妙结合,孤独中透着自在 4. 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简单生活中的诗意
诗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最动人的风景,往往不在繁华处,而在那些被常人忽略的平凡角落。懂得欣赏简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