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五首 其四
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
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
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
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
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
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
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
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八句)写伯夷叔齐的故事。用"西山无姿""空林老蕨"的荒凉景象,暗示两位贤人死后被人遗忘的寂寞。但庙前柏树和石碑依然挺立,象征着他们的精神与天地长存。
第二段(中间八句)歌颂鲁仲连的义举。这位战国侠士用一封信就化解了战争危机(解邯郸之围),拒绝秦国的高官厚禄宁愿跳海,也不要赵国的金钱报酬。诗人用"砥柱"比喻他,说他在乱世中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定不移。
第三段(最后两句)总结升华。说这些英雄的事迹载入史册,他们的气节风范永远激励后人。
全诗用对比手法:伯夷叔齐的寂寞与鲁仲连的壮举形成反差,但都彰显了同样的精神——在污浊的世道中保持高洁品格。诗人通过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成败,而在于坚守道义。语言上运用"青青""高高"等叠词增强画面感,"砥柱""颓波"等比喻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