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与权谋的深刻反思。
前两句用"鸣镝"(响箭)和"投鞭"(把马鞭扔进长江)两个典故,展现战争狂人的嚣张气焰。中间四句连用四个历史事件:嵇康的《广陵散》代表高洁品格被摧残,淝水之战体现以弱胜强的智慧,黄池会盟暴露争霸野心的愚蠢。最后两句用匈奴单于的头像作对比,暗示暴虐者终将失败。
全诗像一部快闪的历史纪录片,把不同时代的战争场景剪辑在一起。诗人用这些画面告诉我们:靠武力逞凶的人终究失败,真正值得传承的是智慧与气节。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读者在历史回响中思考现实。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