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竹居》描绘了一个人隐居在竹林小屋中的闲适生活,充满了宁静自得的趣味。
开头两句"檐外竹珊珊,空房住一间"用竹叶沙沙声和空荡的房间,营造出清幽的居住环境。这里的"空房"不是凄凉,而是主人主动选择的简单生活。
"无人曾到此,老子有馀閒"这两句很有意思,既说这里偏僻无人打扰,又自称"老子"(老人),带着几分顽皮的自得。这种自称反而显得亲切,让人看到一个不摆架子的隐居者形象。
"土蚀铜壶缺,苔滋粉壁斑"描写了居所的陈旧痕迹:铜壶生锈缺角,墙上长满青苔。但这些在诗人眼里不是破败,而是岁月静好的证明,反而增添了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在这里自得其乐,哪怕被人笑话"痴顽"也不在乎。"痴顽"这个词用得很妙,既承认自己可能有点古怪,又带着"我乐意"的倔强,活画出一个乐在隐居、不拘世俗眼光的形象。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真趣。没有华丽的词藻,就像竹居本身一样简单自然,但字里行间透着主人对这份清闲生活的满足和骄傲。诗人用锈蚀的铜壶、长苔的墙壁这些细节,反而让这份闲适显得更真实可贵。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