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日常生活的温馨画面,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勾勒出村庄的环境:竹林外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江边。这里用"斜"字生动表现出乡村小径的自然随意,没有刻意规划的痕迹。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活片段展现农家之乐:用积蓄买了小牛犊,为灌溉田地不断移动水车;天晴时孩子采摘桑果,妻子清早就去种瓜。这些细节透露出农家人勤劳务实的性格,也暗含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特别是"荆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种瓜的描写,充满夫妻共同劳作的默契。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太阳升高才吃上早饭,吃完饭又立刻去烧荒整地。这种"吃饱就干活"的节奏,既表现农忙时节的忙碌,也透露出农人"日出而作"的自然生活状态。"种火"二字用得巧妙,把点火烧荒这个普通动作写出了延续劳动的生命力。
全诗像一组农家生活快照,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买牛、灌溉、采果、种瓜、吃饭、烧荒这些接地气的细节,让我们看到古代农民勤劳质朴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虽然辛苦却充满生机。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