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宅

杜康有故宅,洛阳城西皋。
宅废人巳往,空馀石榨槽。
槽傍有古井,香泉流滔滔。
至今人汲酿,展转费桔槔。
古有仪狄氏,作此心甚劳。
大禹始饮之,轻弃如鸿毛。
云何百世下,尔术尤更高。
曲糵苦糜烂,草木困烹熬。
河中取桑落,中山制松醪。
洞庭酝柑橘,大宛煎蒲萄。
遂令谨厚士,化作凶憸曹。
充池或以酒,筑台或以糟。
台可望十里,池可容数艘。
败亡由继见,节义谁复操。
我生重怀古,感此心酕醄。
吁嗟乎杜康,尔责将焉逃。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杜康(传说中的酿酒始祖)的废弃宅院为切入点,通过古今对比批判了过度沉迷酒色的社会现象。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层层递进:

1. 荒宅见遗存(前8句) 开篇描写洛阳城西杜康故居的荒凉景象:只剩石制榨酒槽和一口涌着香泉的古井,至今还有人用这井水酿酒。这里用"废""空"等字眼突出时光流逝,同时暗示酿酒传统从未断绝。

2. 历史回溯(接下来8句) 通过大禹拒绝仪狄献酒的历史典故(《战国策》记载大禹因预言"后世必有因酒亡国者"而疏远酿酒者),对比当下酿酒技术越来越精进。列举桑落酒、松醪酒等名酿,展现从简单发酵到复杂工艺的演变。

3. 社会批判(随后6句) 笔锋转向现实危害:美酒让老实人变成奸猾之徒,统治者用酒池糟台(商纣王"酒池肉林"的典故)挥霍无度。直接指出这是导致国家衰败、道德沦丧的根源。

4. 反思问责(最后4句) 诗人带着醉意("酕醄"指大醉)发出灵魂拷问:杜康作为酿酒始祖,该为这些后果承担什么责任?这个反问既点题又引人深思。

全诗妙在: - 用"石榨槽""古井"等具体物件勾起历史联想 - 通过"大禹弃酒"与"今人沉迷"的强烈对比增强批判力度 - 结尾的醉态质问让严肃主题带上一丝反讽色彩 - "酒池糟台"等典故的化用让批判更具历史纵深感

本质上是在借古讽今,提醒人们警惕享乐主义对社会道德的侵蚀,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