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

维兹城南楼,废兴端有时。
昔我忠定公,楼成旋西归。
拜厅惭匪肖,易麾繇好溪。
循环六十载,乌兔惊梭飞。
吁嗟古雉堞,巨浸堕藩篱。
陶甓既还旧,更创如有期。
岁事喜中稔,度材授工师。
非敢侈轮奂,聊尔遵先规。
江山展图画,栏槛倚晴晖。
肯堂久在念,今我身则夷。
辽鹤去不返,遗墨犹淋漓。
一时剩篇咏,皆表而出之。
登眺惟畴昔,未觉此举非。
落成灯火夜,万点天星移。
潮生月在浦,酒阑风满衣。
幸继前人躅,敬和前人词。
斯楼傥不朽,庶慰蒸湘悲(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重建一座叫"神秀楼"的城楼,表达了作者对前辈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乌兔惊梭飞")讲城楼的历史。这座城南的楼经历过多次兴废,六十年前忠定公建好楼后不久就去世了。用"乌兔"(指日月)形容时间飞逝,六十年转眼就过去了。

第二部分("吁嗟古雉堞"到"今我身则夷")讲重建过程。老城墙被大水冲垮了,现在重新烧砖修建。赶上丰收年景,请来工匠按原来的样子重建。新建的楼不算豪华,但遵循了前辈的规矩。站在楼上能看到如画的江山美景,栏杆沐浴着阳光。

第三部分("辽鹤去不返"到最后)表达怀念之情。前辈像仙鹤一样飞走不返,但留下了墨迹和诗篇。作者登楼远眺,觉得重建是对的。建成那晚灯火通明,看潮水上涨、月亮升起,喝酒时风吹衣襟。最后说只要能继承前辈的事业,这座楼就能永远存在,安慰当地百姓的哀思。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重建工程,但处处流露对先贤的敬意。通过"老楼倒塌-重建-怀念前辈"这条线,表达了"历史需要传承"的核心思想。最动人的是结尾夜景描写,灯火、潮水、月亮、酒香、微风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严肃的历史主题变得亲切自然。

赵必愿

(?—1249)饶州馀干人,字立夫。赵崇宪子。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知崇安县,兴学校,行义役,革弊政,上下称便。历知全、处、台等州,所至拨仓谷救荒,政绩大著。理宗端平间,迁太府寺丞、右司郎中等职。累迁权户部尚书,以直言迕宰臣论罢。淳祐五年,起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平易近民,忠信勤政,尤留意武备。

0